2023年8月,俄罗斯军队公布了一段视频:苏-30SM战斗机用机炮击沉了一艘乌克兰快艇。这段画面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也让很多人开始讨论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-20为何不安装机炮。有人质疑这是技术缺陷,也有人认为这是战略选择。要弄清楚这个问题,得从战斗机的发展历史说起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战斗机上必须装机炮几乎是共识。那时候导弹技术还不成熟,空战主要靠飞行员近距离开火。美国F-4战斗机曾因为取消机炮吃了大亏——1965年越南战场上,北越的米格战机用机炮击落了上百架F-4。美国人不得不紧急给F-4加装机炮吊舱,这才稳住阵脚。这种教训让各国不敢轻易放弃机炮,直到隐形战机时代到来。
中国研发歼-20时,设计师们面临艰难选择:要隐身性能还是要机炮?隐身战机的外形设计需要光滑的机身和特殊涂层,加装机炮舱会破坏隐身效果。数据显示,机炮和弹药会让隐身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增加30%,相当于在敌方雷达上"自亮灯牌"。更关键的是,歼-20早期使用的俄制发动机推力有限,加装1吨多重的机炮系统会严重影响机动性。就像背着沙袋跑步,速度和灵活性都会大打折扣。
现代空战早已不是"狗斗"时代。1982年马岛战争中,英国用射程180公里的导弹击落阿根廷战机,而阿根廷战机因为射程不足根本无法还手。数据显示,歼-20配备的霹雳-15导弹射程达300公里,是美军同类导弹的1.5倍。配合分布式孔径雷达,歼-20能在50公里外发现目标,根本不给对手进入机炮射程的机会。就像用狙击枪打蚊子,根本不需要近身肉搏。
有人担心导弹打光怎么办?其实现代战机携带的导弹数量经过精密计算。歼-20内置弹舱可装4枚远程导弹和2枚格斗弹,足够应对大多数情况。更何况中国正在发展无人机协同作战,歼-20可以指挥"忠诚僚机"执行近距离任务。想象一下:隐身母机在千米高空遥控无人机群,蜂群战术让敌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。这种"借刀杀人"的战术,比单打独斗的机炮高效得多。
机炮的没落从美军F-35身上也能看出端倪。这款五代机虽然保留了机炮,但备弹仅180发,开火几次就会耗尽。更糟糕的是机炮射击时产生的热量会灼伤机身,2021年珠海航展上,中国展示的激光武器已能拦截无人机。未来战场上,能量武器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弹药。中国研制的LW-30激光武器功率达300千瓦,相当于把太阳光聚焦成"死光之眼"。
当然,机炮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。2023年俄乌冲突中,俄军用机炮击沉快艇证明:对付小型目标,机炮仍是有效手段。但这种场景对隐身战机来说太过"屈才"。歼-20的设计定位是"穿透敌方防空网"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顶高手,追求的是"一击必杀"而非近身缠斗。与其把重量浪费在机炮上,不如多带几枚导弹。
美国F-22保留机炮是出于对导弹可靠性的担忧,但中国走的是不同道路。随着涡扇-15发动机的列装,歼-20推力超过18吨,未来加装机炮或激光武器水到渠成。就像手机从功能机发展到智能机,武器系统也在经历迭代升级。现在的"减法",是为了未来的"加法"留出空间。
从越南战争到俄乌冲突,军事科技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想象。歼-20不装机炮不是技术缺陷,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。当其他国家还在争论机炮该不该装时,中国已悄然布局智能空战体系。毕竟,真正的军事变革,从来不是靠重复昨天的武器实现的。
Powered by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